編輯:香港特區腫瘤中心 來源:香港特區腫瘤中心 發佈時間:2019-06-04

  據了解臺灣著名主持人6月3日因大腸癌病逝,醫師表示:大腸癌可透過糞便潛血、大腸鏡等檢查及早發現,一旦出現糞便出血、糞便呈鉛筆狀及排便習慣改變等癥狀,恐已相當嚴重。


  據中央社報導,臺北榮民總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吳俊穎表示,大腸癌雖然發生率高,但有許多工具可早期發現,以癌癥來說并不算相當致命,加上糞便潛血檢查已有10多年歷史,因此近年大腸癌的發生率已出現減少趨勢。


 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,大腸癌已連續11年高居國人10大癌癥發生率首位,每年有約1萬5,000多人確診。


  而香港特區腫瘤中心醫生表示,大腸癌的前身是大腸息肉,從長出來到癌化需花上數年時間,快的可能2至3年、慢的可能長達10多年,可定期利用糞便潛血試驗或大腸鏡來檢查,一般來說,大于1公分的息肉癌化風險較高,定期檢查就能及早發現并切除。


  一旦大腸癌出現3大癥狀,大多都已是末期,例如糞便出血、糞便呈細長鉛筆狀或排便習慣改變,都是可能警訊。


  他解釋,大腸癌的糞便出血和痔瘡出血不同,若糞便和血絲混在一起或血絲包裹在糞便外,大腸癌風險較高,但若是大便時旁邊有幾滴血,或是擦屁股的時候才出現鮮紅色血液,大多是痔瘡導致,不用過于擔心。


  至于糞便呈現鉛筆狀,則是因為腸道中長了腫瘤,糞便通過時被擠壓所致;而排便習慣改變原因很多,像是腸躁癥、乳糖不耐癥等,但若出現上述2種癥狀,同時出現排便習慣改變,則應提高警覺。


  建議,有大腸癌家族史的民眾,最好從40歲開始接受糞便潛血或大腸鏡檢查,其余民眾可到55歲再接受檢查。此外,國健署也補助50至74歲民眾,每2年可免費做一次糞便潛血檢查。


  想避免大腸癌上身,醫生呼吁,紅肉一定要少吃,尤其是吃燒烤時不慎燒焦的紅肉,更是大腸癌的高風險致癌物;肉松、肉干、香腸、腌漬過的等加工精致肉品類,可能增加部分風險。


  此外,醫生也建議民眾不要吸煙,吸煙不只會增加肺癌、食道癌、胃癌,也會增加罹患大腸癌風險。


上一篇

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