編輯:香港特區腫瘤中心 來源:香港特區腫瘤中心 發佈時間:2018-04-17

癌症目前依舊是危害人們生命財產健康的一大殺手,雖然臨床上的進展捷報頻傳,但晚期癌症難以治癒,會為患者及其家庭帶來極大的打擊。著名雜誌《Nature Communications》刊登的科學報告顯示:調整飲食可降低患癌風險。確實,通過飲食和日常的習慣,防患癌症于未然之中。

吃出癌症——是我们自己养大了癌细胞

煙——肺癌

這裡的煙不僅指吸煙,做菜的油煙也要引起重視。吸煙致癌已經是世界共識,中國人燒菜多以煎、炒、炸等高溫烹調方式,這種做法很容易產生大量油煙,其中夾雜著不少烷烴類物質等致癌物,以及類似於PM2.5的可吸入顆粒物,所以大油炒菜的時候一定要記得開窗、開排氣扇,儘量使用無油煙的綠色環保飲食方法。

方便、節省——亞硝酸鹽致癌

不少人懶得做飯,喜歡吃火腿、香腸等加工食品,老一輩把隔夜飯菜熱熱、湊合吃掉是生活常態,豈不知吃進了多少風險。美國癌症研究所與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聯合發表的報告顯示:食用培根等加工肉製品會提高下腹部癌變(如結直腸癌)的風險。而每天食用50克加工肉製品,將會提高 18%的患下腹部癌症的風險,這些加工肉大都採用醃漬的方法製作。因為此類食品會在胃內被轉變為亞硝酸鹽,與食物中的胺結合成亞硝酸胺, 具有極強的致癌性。

包括大家愛吃的烤串等熏烤類食物,在製作中會產生大量的多環芳烴類物質,強致癌物苯並芘就是其中一種,它會造成細胞突變,引發癌症。

糖——乳腺癌、胰腺癌

瑞典科學家曾對8萬人進行了長達9年的跟蹤調查,發現過多攝入糖、甜飲料、果醬等食物會增加患胰腺癌的風險。吃糖會導致胰島素大量分泌,使胰島功能受損,成為誘發胰腺癌的潛在因素之一。而美國 MD 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今年年初發現,典型西方飲食中,大量糖的攝入可增加患乳腺癌以及癌症向肺部轉移的風險。世界衛生組織建議,每天糖的攝入量應控制在50克以內,最好不超過25克。

燙——食管癌、賁門癌

中國人尤其吃飯講究“趁熱”,但是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發佈的一項新研究顯示,飲品溫度在65℃以上飲品(如咖啡、茶等)可能會引發食管癌。流行病學研究發現,愛喝功夫茶、生滾粥的潮汕人,愛喝大碗燙粥的太行山區居民,常飲滾燙奶茶的新疆哈薩克人,都是食管癌、胃賁門癌的高發人群。這是因為過熱的食物會損傷食道黏膜,長期吃過燙的食物,黏膜反復受到慢性損傷,就可能引發慢性炎症,進而增大癌變的可能性。

黴——肝癌

發黴的食物當然沒有人會故意去吃。不過花生、玉米、大米、高粱等食物很容易受潮,進而被黴菌污染,有時候不易被發現,特別是夏天的涼菜,有一些發黴也是肉眼無法辨別的。這種情況下的食物,很可能有致癌作用的黃麴黴素是目前所知致癌性最強的物質之一,與肝癌的關係極為密切。大家要學會合理儲存食物,防止受潮黴變。

當然,並不是這些食物就是絕對禁忌,任何脫離劑量的致癌說都是不切實際的。但只要不過多攝入,相信大家還是可以體會豐富美食的。

上一篇

下一篇